能夠成為冠軍的選手人格特質,極少數人可以憑著天生的反應,絕大多數人需要靠著後天的培訓。對手難以預料,運氣難以捉摸,唯一能控制在手上的只有自己。
高爾夫比賽很有意思,不管多少人參賽,最後就是一個冠軍和一票陪玩的人。每個冠軍選手都有他的人格特質,如果是天生麗質,可能連選手本人都不知道,另一票陪玩的人,少數人知道經過學習、成長之後,就有機會是下一場比賽的冠軍,至於那些看不透冠軍選手人格特質的人,只能一直陪人玩。
大概是35年前, 因為工作關係,我在日本看一場高爾夫女子巡迴賽,一位參賽選手是個新人,因為潛力被看好,就有大批攝影媒體貼身採訪。第一洞四桿洞的第一桿,眾目睽睽下的年輕選手,不慌不忙地依照她的預擊流程操作,然後揮桿,喀嚓一聲,小白球沒飛多遠,就像失速列車墜落,我看連滾帶爬大概只有一百碼,如果你是她,會有什麼反應?
現場觀眾上百人,加上密密麻麻的攝影機、照相機都把焦點鎖定這位年輕選手,大家都以為她會一陣暈眩,接著在開頭的四桿洞打出加二、加三或加四的爛成績。哪知道她好像沒發生什麼事,漫步往球的落點前進,再用球道木桿揮出一個好球,快速回穩,第一洞有驚無險,打帕坐收。
我看過無數資深老鳥力挽狂瀾的畫面,但一個沙場新人能有老鳥的經驗值,絕對有他先天的人格特質,或有經過後天致勝心理訓練。有學生問我,冠軍選手的人格特質用一句話來形容,怎麼比喻最好?說大人、則藐之。
再大的比賽場面,再惡劣的狀況,都不要被環境嚇到,你能控制的就是自己,如果你連自己的心理都控制不住,糟糕的環境只會讓結果更糟糕。不單要自我暗示最壞情況不過如此,還要告訴自己有能力可以跨過去,這是說大人、則藐之的心理學。
高爾夫比賽比誰比較好,也比誰比較不壞,總的來說,比誰比較有穩定性。冠軍選手的人格特質之一是坐懷不亂,打好的時候不要太高興,因為除了技術面,也可能是運氣好;打壞的時候除了技術問題,也可能是運氣不站在你這邊。世界很大,機會還很多,冠軍選手總是要樂觀的去看待每一次的比賽。
我有很多學生在各種巡迴賽場上征戰,經常聽到學生的家長跟我說,他的小孩明明打的很好,為什麼老是會爆洞? 老是跟冠軍無緣?綜合一堆這類的疑問,我會跟他們說,多去跟冠軍選手切磋打球,最好能在比賽時跟常勝冠軍選手同組,如果你有很好的學習能力,那就知道你常犯的低級錯誤在冠軍選手身上多半看不到。
比賽的冠軍只有一個,你如果不想一直陪玩,那就轉換腦袋再出發,或許冠軍選手就是你。
賽場心理學的實踐家
黃承富
台灣運動作家中的ACE。日本東海大學專攻運動致勝心理學。右手玩高爾夫,左手寫棒球。現為完全運動智庫負責人。